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3870.“我被恨”表若意愿不与它对应的信之状态。这从“被恨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被恨”是指不被爱,因为这就是若意愿不与它对应的信之状态。就内在意义而言,所论述的主题是人的重生从外在到内在,也就是从信之真理到仁之良善的发展。信之真理是外在的,仁之良善是内在的。为了信之真理可以存活,它必须被引入意愿,以便它能在那里接受生命。因为从知道所发出的真理不是活的,只有从意愿发出的真理才是活的。生命通过主在人里面所造的新意愿而从主流入。首先到来的生命表现为顺从,这是意愿的最初层级。其次到来的是生命表现为对践行真理的情感,这是意愿的发展层级,当在践行真理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和幸福时,意愿的发展层级就到来了。除非信以这种方式发展,否则,真理不会成为真理,而是成了脱离生活的事,有时变成对虚假的确证,有时变成说服式的信仰,因而成为肮脏的事。因为它与人的邪恶情感或欲望,也就是人自己的意愿和仁爱的反面苟合。这就是当今许多人以之为正信的信仰,他们以为这信凭自身而无需仁爱的行为就能拯救人。
不过,这信,也就是脱离仁爱,因而违背仁爱的信,在下文由与其父亲的妾辟拉同寝的流便来代表(创世记35:22)。对此,雅各,那时名叫以色列,以下面这些话表达自己的憎恶。
流便哪,我的长子,你是我的力量,是我能力的开始。但你滚沸如水,必不能居首位,因为你上了你父亲的床,污秽了它;他上了我的榻。(创世记49:3-4)
这信,也就是脱离仁之信所具有的意愿和情感因是仁爱的反面,故在这一章还以下面这些话通过西缅和利未来描述:
西缅和利未是弟兄,他们的刀剑是残忍的凶器;我的灵魂啊,不要进入他们的隐密处;我的荣耀哪,不要进入他们的集会联络;因为他们趁怒杀人,任意砍断牛筋。他们的忿怒可咒诅,因为非常暴烈;他们的忿恨可咒诅,因为十分残忍; 我要把他们分散在雅各中, 使他们散居在以色列。(创世记49:5-7)
蒙主的神圣怜悯,此处以“西缅和利未”来描述的脱离仁之信将在下文予以说明。
8650.“一个名叫革舜,因为摩西说,我在异地作了寄居的”表教会之外的人的真理之良善的性质。这从“名”和“起名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名”和“起名”是指性质(参看144, 145, 1754, 1896, 2009, 2724, 3006, 3421, 6674节)。这种性质由摩西此时所说的话来描述,即:我在异地作了寄居的。这些话之所以表示那些教会之外的人的真理之良善,是因为“寄居的”表示那些虽出生在教会之外,却在教会的事物上正接受教导的人;“异地”表示没有教会的地方。“寄居的”表示那些出生在教会之外,并在教会的事物上正接受教导的人(参看1463, 4444, 7908, 8007, 8013节)。“异地”之所以表示没有纯正教会的地方,是因为“地”表示教会(662, 1067, 1262, 1733, 1850, 2117, 2118e, 2928, 3355, 4447, 4535, 5577节),“异”(strange)表示没有纯正之物的地方;因为主的教会分散在全世界,因而也分散在外邦人当中(2049, 2284, 2589-2604节)。此外,革舜出生的时候,摩西不在自己的教会之内,而是在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真理之人当中,这些人由“米甸人”来表示(参看6793-6796节)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